▲圈裂坯体
解决方法:
1.在拉坯完成的时候,需要观察泥坯底部的水量是否较多。如果留在坯体底部内的水量较多的话,可使用海绵将坯体内的水分吸出,再将坯体取下、阴干;
2.在坯体底部积水较多的地方,撒上些许干的坯粉(即修坯时,飞落的干泥坯粉),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可将坯体内多余的水分吸干。
第二种——直裂(底部裂纹呈直线裂开状)
开裂原因:坯体底部呈尖底状(即坯体内底部中间薄,周围厚,且整体底部较薄),坯体的底部泥巴厚薄不均,其干燥速度也是不均匀的。在此情况下,常会在厚薄间出现裂缝。
▽状态演示图▽
▲直裂坯体
▲尖底坯体外部
解决方法:
1.拉坯的过程中,保持泥坯底部的平底状,并用海绵吸干积水,再取坯、阴干;
2.在放坯的位置下方垫一块干布,棉布可起到整体吸收水分、阴干的作用;
3.在放坯的位置下方垫一张报纸,且在纸上撒些煅烧氧化铝粉。随着泥坯的收缩,铝粉的细小颗粒可使作品轻易地被移动,具有防止泥坯底部开裂的效果。
(注:铝粉不会破坏作品,当泥坯充分阴干后,粉很容易被刷掉)
第三种——坯体口、颈部开裂
开裂原因:器型口部在向下塌陷的过程中,其塌陷的接口处较薄,且积水多,在干燥的过程中,泥坯干燥不均,便会出现拉裂的状态。泥坯在阴干的过程中,坯体收缩程度不一,也会造成裂痕出现。
▽状态演示图▽
▲向下陷的口部积水过多坯体
▲整体泥巴厚度不均,干燥速度不一致导致拉裂
解决方法:
1.保持泥坯整体积水量、泥量的均匀,完成后,阴干即可;
2.口部的裂纹处还可涂抹一些醋,因为促使酸性的,黏土是碱性的。醋能溶解黏土并改变颗粒的位置,这样做可以将裂纹重复出现的概率最小化。
Q2.注浆完成后,开模时坯体裂开怎么办?
A:在注浆的步骤里,开模时坯体出现裂纹一般因素有三:
第一:新模具的吸附性强,在开模时坯体常常会粘在模具上一同带来,导致坯体破损;
第二:开模的时间太快,泥坯在石膏模具中还未吸收完成,泥坯太薄、太软均会导致坯体破裂;
第三:在注浆的过程中,将泥浆倒回桶时速度太快,坯体吸浆不均导致厚薄不一,在开模时易破损。
▽状态演示图▽
▲模具打开时,坯体开裂
解决方式:新的模具在使用初期,可先制作一两个泥坯作为实验,用其掌握模具的吸水性;且开模时切莫心急,可静置久一些,待泥坯在模具内充分吸收脱模最佳;将模具内泥浆倒回桶内时,可缓慢的旋转倒回,使泥坯每个部分都充分吸浆
今天的常见问题分享、解说就到此结束,希望简单的演示能够给大家带来良好的解决方法,我们继续期待后续吧!
本篇图文由小泥人原创
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
感谢支持,欢迎分享
授课老师:汤淑贤
图文编辑:瑶 琦
摄 影:鲁 清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